纤维除雾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效率
一、纤维除雾器的工作原理
纤维除雾器的除雾效率随气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流速高,作用于雾滴上的惯性力大,有利于气液的分离。但是,流速的增加将造成系统阻力增加,也使能耗增加。而且流速的增加有一定的限度,流速过高会造成二次带水,从而降低除雾效率。通常将通过除雾器断面的最高且又不致二次带水时的烟气流速定义为临界流速,该速度与除雾器结构、系统带水负荷、气流方向、除雾器布置方式等因素有关。设计流速一般选定在3.5—5.5m/s。
在通常的化工操作中所碰到的气体中分散液滴的直径约在0.1~5000μm。一般粒径在100μm以上的颗粒因沉降速度较快,其分离问题很容易解决。通常直径大于50μm的液滴,可用重力沉降法分离;5μm以上的液滴可用惯性碰撞及离心分离法;对于更小的细雾则要设法使其聚集形成较大颗粒,或用纤维过滤器及静电除雾器。
石家庄元特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纤维除雾器厂家直销:
二、纤维除雾器效率
在许多化工生产装置中, 工艺气体的雾粒平均直径小于3um, 因此需要使用除雾效率更高的纤维除雾器。它对直径>3um的雾粒清除效率为100% , 对亚微粒的清除效率也能达到99%。硫酸生产装置一吸塔后的工艺气体, 含酸雾量在350~1850mg/ m3 , 雾粒平均粒径在1~ 2um, 生产发烟酸时雾粒平均粒径在0. 6um, 绝大多数使用纤维除雾器,用来保护后续系统的换热器及催化剂。有些最初使用丝网除雾器的厂家一段时间后发现换热器腐蚀,催化剂粉化非常严重, 而不得不改用纤维除雾器。
三、纤维除雾器的纤维结构
为提高纤维除雾器的性能, 世界上著名的除雾器生产商, 如美国孟山都公司等对纤维除雾器床层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传统上是将床层设计成均质结构, 雾粒在床层中被捕集后在气体力的推动下移至纤维床的下游表面, 由于雾液不能及时从床层
中排出, 被气流重新夹带, 影响除雾效率。在改进后的床层结构中, 将捕液层与排液层分开, 使雾液的夹带量大大减少, 除雾效率明显提高。此外, 为提高排液能力, 可将床层设计成如下几种结构: a. 床层纤维的排列方向与纤维除雾元件的
中性线呈锐角; b. 床层的空隙率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 使雾粒在床层中不断增大, 最终在重力的作用下排出床层; c. 在床层的中间人为制造一环形间隙,或填充一层疏液性材料, 使捕集的雾液能及时地从环形间隙排出。
以上是石家庄元特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为您详解的纤维除雾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效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求请联系我们或来直接厂参观订购,总经理及全体员工热忱欢迎您的到来!